未来人居:提供一站式住建解决方案,专业定制生态健康绿色节能的智慧空间,构建美好生活的W-City未来城市。

未来健康家

咨询热线

400-709-0668

热门关键词: 定制衣柜   定制家具   橱柜   全屋定制   全屋定制家具   全屋定制家具
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>>行业动态

未来人居丨成都下达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计划,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

发表时间:2021-07-19 09:36:31 人气:444

为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,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7部门《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》、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 9 部门《关于印发四川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》要求,四川省住建厅日前出台《成都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计划》,全面推进绿色建筑,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、碳中和重要措施,推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,为率先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目标提供支撑。

"十四五"期间,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、行政监管体系、技术支撑体系、市场服务体系,绿色建筑实施规模稳步增长,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,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要求。

到 2022年,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 70%;到"十四五"末,全市建筑绿色品质和住用舒适度不断提高,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,建设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,发挥更大生态环境效应。

自 2021年 7 月1日起(以取得施工图审查合格书或完成自审承诺时间为准),全市城镇新建建筑(含民用、工业建筑)项目全面落实以下绿色建筑要求。

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应至少满足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基本级要求,其中;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、居住建筑项目; 四川天府新区、成都东部新区、成都高新区 、锦江区、青羊区 、金牛区、武侯区、成华区、龙泉驿区、青白江区、新都区、温江区 、双流区、郫都区 、新津区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建筑、居住建筑项目;地上总建筑面积大于2 万平方米(含)的公共建筑项目;地上总建筑面积大于10 万平方米(含)的居住建筑项目,应至少满足一星级要求。

政府投资且地上总建筑面积大于2 万平方米(含)的公共建筑项目;地上总建筑面积大于5 万平方米(含)的公共建筑项目应至少满足二星级要求。建筑高度超过150 米(含)的公共建筑项目;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0 万平方米(含)的公共建筑项目;市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原则上应满足三星级要求。同时含有公共建筑、居住建筑的综合类项目,公共建筑部分和居住建筑部分分别对应单一公共建筑项目、居住建筑项目标准执行。

鼓励各区(市)县结合实际,制定更高的绿色建筑执行等级要求。全市城镇新建工业建筑项目应至少满足《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》一星级要求,其中∶总建筑面积大于 2 万平方米(含)的项目应至少满足二星级要求,总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(含)的项目原则上应满足三星级要求。

装配式建筑

土地出让阶段,在《(招拍挂)建设条件通知书》中明确绿色建筑执行等级要求。设计阶段,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文件应符合绿色建筑相关要求;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并实行专项审查,自审项目应在自审承诺书中明确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内容,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出具审查合格书或通过自审。

施工阶段,严格按图施工,确保绿色建筑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予以落实;加强设计变更管理,把涉及绿色建筑相关内容的变更纳入重大设计变更;严格竣工验收管理,落实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项验收要求。

装配式建筑

运营阶段,每年统计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年度运行主要指标,加强运行指标与审报绿色建筑星级指标比对;加快建立"互联网+监管"的建筑用能管理机制,升级完善"成都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化系统",至 2025 年纳入系统进行在线监测的公共建筑不少于200 栋,年综合能耗 1000 吨标准煤以上的公共建筑能耗在线监测覆盖率达到100%,全市范围新建绿色建筑建成后全部纳入监测系统进行在线监测,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。

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。在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 65%设计标准的基础上,制定《成都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导则》,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。

加强建筑节能材料、设备工程应用监管;严格落实现行节水设计标准,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;严格执行建筑雨水利用设施设备建设要求;新(改)扩建民用建筑项目应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设计;除医疗建筑和生化实验室等排放有毒、有害污废水的建筑外,单体建筑面积大于 2 万平方米(含)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安装建筑中水利用设施。

装配式建筑

推进绿色化改造

大力实施包含建筑节能、减排、节水、降噪、雨污分流和管网改造等内容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。到 2025年,力争老旧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启动率达到 80%以上;全市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 200 万平方米,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改造比例不低于40%、节能率不低于 15%;鼓励有条件的既有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绿色化改造。发布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共建筑能耗限额。研究制定公共建筑年度用能审计、公示制度,积极推行专业化用能管理、节能改造。

结合疫情防控和成都市实际,鼓励市场主体开展"绿色建筑+健康"设计,进一步提高建筑室内空气、水质、隔声等健康性能指标;鼓励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;选择适宜项目开展超低能耗建筑、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,总结实施经验,推广适宜技术措施。支持天府新区天府总部商务核心区集中供能项目建设。

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

以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为抓手,推动建造方式绿色转型。以结构装配化向全建筑装配化升级为导向,进一步提升装配率水平,形成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、集成化应用和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。

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手段,完善符合成都实际的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、技术体系、监管体系和人才培育体系,形成良好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。以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重点,打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集群,辐射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。

装配式建筑

加大国家、四川省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力度。鼓励市场主体组建技术创新中心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,引导企业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技术创新联盟。

大力发展绿色建材,绿色建材使用比例应不低于国家、四川省和成都市相关要求,鼓励优先使用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绿色建材。加大光伏、光热等太阳能技术、浅层地温能技术、中水(雨水)利用技术、直饮水技术、自然采光通风、高效空调、带热回收新风系统等绿色技术推广应用。推广适宜本市的楼宇智能化产品、室内环境产品、透水产品、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等绿色产品。

集团从绿色、生态、科技、智慧四大未来人居产业发展方向出发,深耕人居产业整建、整装、整配、园艺四大板块。以装配式+绿色、装配式+智慧、装配式+高效,打造建装一体的科技住宅,凭借其“八防”、“八无”的优势,可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一套标准房屋的建造,装配式建筑 + 全屋整装,为消费者打造智能、环保、健康、舒适、节能、定制空间,颠覆传统房屋建造装修模式,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。可用于建设各类高低层建筑、定制化房型、移动建筑等,引领新型科技房屋产业大发展,为人类健康居住环境提供系统解决方案。

【本文重点标签】: